海派之源城市考古|YUE读五原路
五原路,东起常熟路,西至武康路,全长820米,是上海少有的不通公交的马路,混杂着老式花园洋房、新式里弄和高层住宅,也是《爱情神话》中老白和老乌的家、小皮匠的修鞋铺等多个电影场景的取景地。
在梧桐掩映的红瓦粉墙间,这片街区曾聚居着文人墨客、艺术家与学者,他们的步履与思想曾为这条小路镀上人文的柔光,如今依然有新一代的青年们共同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延续书写着属于这条马路的鲜活注脚。
阅读无界,徐汇区图书馆开展海派文化之源——YUE读五原路系列活动,用音乐影像、文化讲座、人文行走等多元方式,带领市民读者触摸五原路上过去与现在重叠的城市街区肌理,重温梧桐区“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地上斑斑点点”的惬意时光。
二十年前,导演、音乐人陈意心走在自己从小生活的五原路上,情不自禁地哼出了一段旋律,填上了一串上海话的路名,“五原路,永福路,复兴路,武康路,安福路,常熟路,淮海路……”歌曲最后不断循环往复的“五原路”,让这首歌变成了一首乡愁之歌,这就是他的音乐作品《五原路》。把家安在五原路附近的媒体人甘鹏说,“五原路上的人,五原路上的事,昨天今天明天,一代代人的脚下都是同一条路。”
沈莉: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黑胶文化专委会秘书长,胶集音乐艺术中心主理人。
作家陈丹燕在《永不拓宽的街道》一书里的《五原路的景象》中写了,“五原路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我并不肯定是否我喜爱它,就像歌里和诗里说的那样,一看到自己的故乡,就想到了天堂。”
芳菲4月,邀请市民读者一起从五原路出发,漫步梧桐区,一起在这些饱含故事与老灵魂的街道上荡马路。
本次活动会为参与用户购买意外保险,请在预订时务必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如果未提供个人真实信息,无法购买保险,视为自动放弃本次活动。
钱小昆:品牌主理⼈,艺术与影像策展⼈,设计师,电影《爱情神话》沪语指导及城管扮演者。
畸笔叟:服务于上海广播电视媒体三十年,做过新闻记者、电视编导、制片人。创办过沪上著名电视栏目《东视广角》《今日印象》和《闲话上海滩》。
《五原路二十周年纪念版》黑胶唱片和动画片日前首发,这些登上黑胶封面和封底的老师们来自电影、电视、电台、音乐、文学、漫画、艺术、媒体等等多个领域,把他们凑一起,完全可以构成一部当代的上海文化史了。
周力:主任编辑,上海广播电视台五星体育首席编辑,采编中心主编。上海“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